第五十章 携带实弹的演练
经过为期数月的专业训练,合成营侦察引导队完成了所有训练科目。全体队员即将迎来侦察引导队正式成军的最后一关——与特种大队合练。
合练当天的夜晚,所有参演人员完成集结。
经过专业训练的侦察引导队换装了全新的专用装备。他们的装备分为两个序列:个人装备和小组装备。个人装备包括个人防护求生装备、个人战术装备、个人通信器材等。上级甚至专门为他们研发了专用的单兵装具,尽量减轻人员长距离行动的负重感。
在轻武器方面,作为技术性很强的特殊兵种,侦察引导队更多遵循轻便、实用的原则,武器以突击步枪为主。不过,在必要的敌后渗透任务中,也携带反坦克武器等特种武器,以备紧急状态下使用。
个人通信装备分为两种,一种是卫星通信系统,可随时与空军联系,一种是地面部队内部的通信系统,可随时与地面部队交换信息情报。
长距离的运输工作使侦察引导队的小组装备更突出实用性。小组一般配备国产最新型的全地形突击车,这种车辆马力强劲、地形可适应性强,最多可乘载6名人员,并能加装必要的支架,携带必要的武器装备。最重要的是,我军现役的主要运输直升机都能够运输这种全地形突击车,最大限度地满足侦察引导队快速部署的需求。
在集结点,武装到牙齿的侦察引导队队员排着整齐的队列,身着最新的全地形迷彩服,携带清一色的国产最新、最先进的伞兵单兵装备,旁边停放着最新的、还未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全地形突击车……十足的美军范儿!
就连旁边一同列队待命的特种大队的精英们,也对面目一新的侦察引导队羡慕不已。
很快,师长、团长、特种大队大队长等高级军官来到集结点。
虽说这次合成演练只是侦察引导队的“结业考试”,但89师师长亲自做“任务简报”,这十分罕见。
师长一脸严肃,表情凝重,像是有什么事发生。师长一开口,果然出人意料,他说:“同志们,都看一下自己的弹夹!”
战士们纷纷取出弹夹查看。
周刚看完之后大惊,不由得叫道:“**……实弹!”
其他战士也感到震惊。袁龙和王正阳相视一看,袁龙满脸问号,王正阳偷笑。
师长也是一笑,大声说:“没错!就是实弹!因为今天的结业考核就是实战,真刀真枪的实战!”
什么?实战?战士们心头一紧,更提高了一分警惕!看来,今天绝不仅仅是考核这么简单。
师长继续讲道:“最近,西南边境外的M国爆发了内战,在当地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交火的过程中,反政府武装时有炮弹落入我国境内,给我边境百姓造成了财产损失。上级已经命令边防部队在当地实施边境封控,但是这还不够!结合有关部门的情报,M国反政府武装居心叵测,似乎是有意将战火燃至我国境内!”
战士们感到震惊,但同时也热血沸腾。国家和平了几十年,我们参军入伍区区数年,这回是真赶上动真格的了!自古英雄出我辈,这些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六连、在特种大队攒足了血性,谁听了这事不兴奋?
师长接着讲:“同志们,合成营侦察引导分队是我空降兵第一支专业的侦察引导力量,有着‘中国CCT’的称号。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边境封控本来没我们空降兵什么事,但是我们向上级力争,终于争取到了这次实战磨砺的机会!”
原来,M国反政府武装在抵近我国边境线的地方设立了多个武装据点,这明摆着是挑衅!他们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次侦察引导分队的任务,就是引导特种部队伞降,协助特种部队对M国反政府武装的据点进行侦察;如果形势出现剧变……如果有必要,侦察引导分队还将引导空军战机对敌据点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行动代号——剃刀!
他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剃刀,剔除盘踞在我边境线附近的武装据点……
这样的任务并非小题大做。战火和潜在敌人距离边境线咫尺之遥,我们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万全的准备!
“同志们!”师长高喊,“我们一直在强调军人的血性,那么到底什么是军人的血性……”
师长话音刚落,周刚和左鹏飞异口同声地大喊:“杀!”
师长微微一笑,大声表扬道:“好样的!这俩小子说得好,像老子的兵!军人的血性,就是听说打仗就兴奋!听说打仗就来劲!”
是啊,当兵就该上战场,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师长的情绪被周、左二人的那句“杀”点燃了,激昂地、几乎是用吼一样向战士们大声道:“同志们,你们当中有经历过战火的老兵,也有第一次经历实战的新兵。我不想多做什么动员,更不会交待你们多加小心、不要紧张之类的话……有什么可交待的?当兵就该上战场!对于你们来说,实战就该和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因为你们不是老百姓,更不是普通的兵!你们是黄继光的战友,是空降兵特种大队,是中国空军!现在回答我,在行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未经允许武装进入我国边境,你们怎么办?”
参加合练的全体战士齐声高喊:“杀!”
出发!
侦察引导队要先于大部队赶赴目标区域,袁龙带领全体队员登上运输机。
战鹰远去,首长们远远地向第一次“亮剑”的侦察引导队敬礼。
飞机上,侦察引导队人手一份目标地域的精确地图,袁龙组织全队再次确认着陆点和行动路线,明确分工。
距离到达目标地域至少还有1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这一个小时,对第一次参加实战的战士来说是最难熬的。兴奋、紧张、好奇、焦虑……无论你承认与否,第一次揣着实弹上战场,你根本无法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袁龙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他心里很清楚,这个时候,作为这支小队的指挥官,自己必须站出来。虽然这些年轻的面孔都来自六连,血性和勇气自然是不用说的,可他们毕竟都年轻,最小的还不满二十岁。看着这一张张稚嫩的脸,即将真正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作为连长,作为兄长,袁龙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战争,如何在战争中活下来,如何打赢战争……
袁龙起身,一手**自己的伞包,一手抓着扶手,涂满油彩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心静如止水。他认真地凝视每一名战士的眼睛,战士们也都注视着自己的连长。
袁龙缓缓道来:“兄弟们,作为你们的指挥官,我熟悉你们每一个人。今天,你们要真正跟我上战场了,真正跟我出生入死,面对流血和牺牲!我虽然是军人,但我不希望看到战火连天,因为战争带来的只有死亡!可是,兄弟们,军魂使命高于一切!我们不希望看到战争,不代表我们惧怕战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和自己的袍泽弟兄并肩作战,是我袁龙军人生涯莫大的荣幸!和自己的袍泽弟兄同生共死,是我袁龙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连长你放心吧!我们不怕死!咱六连没有孬种!”
“是啊,连长!六连什么都不怕!”
好家伙,那袁龙倒真有政工干部的潜质!一席话说得战士们既感动又激动。
袁龙自己也甚是激动,“好!现在,每个人有十分钟的时间写遗书!写完之后交给我。”
对空降兵来说,写遗书这事可不是第一次。
战士们都埋头开始写,周刚有点犹豫。写过好几次了,这次写给谁呢?爹娘、爷爷,都写过了。要不……写给鹏飞或者张凯?也不行,估计他俩也经常写这玩意,还是别给他们添乱了。
想了半天,五分钟过去了。
周刚看看表,虽然还是没想好,却也硬着头皮动笔了。“玉芳,如果你看到这封信,就代表着俺已经光荣了……”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写完自己还有些惊讶,到底还是写给玉芳了。
此时的杨玉芳,还在军校的校园里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做准备。她不会知道,心爱的他正在距离地面数千米的高空为她留下遗书,然后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
战鹰在西南边境我方一侧的领空盘旋,以袁龙为首的中国空降兵侦察引导队最后一次检查伞包和装备。机舱门缓缓打开,下方是一望无际的亚热带丛林,漆黑一片。
“跳!”袁龙发出指令。
周刚永远是第一个出舱,6名勇士相继离机,跳进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
这次任务,侦察引导队将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示、无对空引导的条件下实施翼伞携装夜间跳伞,着陆后侦测气象资料、开辟空降场,引导特种部队顺利实施空降。
这次任务,依然是高挑低开,离机高度2800,开伞高度300。
这次任务,侦察引导队的着陆点很复杂,稍不留神就会被茂密的亚热带树木挂在半空中,或是落在不知名的河中,那河里可能会有鳄鱼。
这次任务,风险很高,如果出错,你很可能会降落在国境线以外,而且你随身携带武器和实弹……
开伞之前,无法对着陆点做任何判断。开伞之后,作为编队的领头羊,周刚立刻用手中的卫星手持机确认自己的位置。这是研究所专门为侦察引导队研制的卫星定位设备,它看上去像一部智能手机,侦察引导队人手一部。
来到近地面,队员们纷纷折下头盔上的夜视仪,观察地面的情况。夜视仪这东西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儿,就算在特种部队,也只有最精锐的突击队才会配发,而侦察引导队的夜视仪已经成为标配。
周刚选定了一处植被较矮的地方,队员们纷纷操纵翼伞跟了上去,择机着陆。
